青箬笠,绿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

师润乐 2024-12-05 百科资讯 5148 次浏览 0个评论
青箬笠,绿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

斗笠和蓑衣,承载着乡村淳朴风情的符号,曾是农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遥远的记忆里,爷爷戴过、父亲穿过,我们小时候也披戴过。每逢雨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披蓑衣、戴斗笠,冒雨嬉戏,也曾去清澈的小河、沟渠里钓鱼。

青箬笠,绿蓑衣

那顶用高粱或青竹篾片编织的斗笠,宽宽的帽沿,尖尖的角儿,韵味十足;那袭用蓑衣草加苎麻线编成的蓑衣,上衣与下裙飘飘摆摆,散发着青草淡淡的香气。它们既可遮蔽骄阳,又能挡住风雨,而且穿戴起来轻便舒适,经久耐用。

青箬笠,绿蓑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老物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即使到最偏僻的乡村寻觅,也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我的老友泊舟兄是市民协主席,喜欢收藏老物件,曾委托我到老家找一顶尖角斗笠和一领草蓑衣。我历经艰辛,总算寻到一领蓑衣,却未能令他满意,因为那蓑衣并非用蓑草编织,而是化纤材料。我告诉他,也许只有在景区的农耕博物馆或农家乐的茅草房里,才能觅得这些老物件的身影。

青箬笠,绿蓑衣

我还告诉泊舟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样老物件恐怕只能在古诗词中寻觅,找寻那种空灵悠远的古意了。

斗笠、蓑衣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里,已经有了它们古朴的身影。《小雅.无羊》里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陏。”意思是说:你到这青青草原来放牧,戴着青竹斗笠,身披黄草蓑衣,有时还背着充足的干粮饼。这是一首歌咏水丰草茂、牛羊成群的田园诗,牧人那副安适悠闲、怡然自乐的样子多么令人羡慕啊!

青箬笠,绿蓑衣

到了盛唐,笠和蓑渐渐普及起来,寻常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穿戴。唐代官员、也是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的储光羲曾写有《牧童词》,描绘了牧童戴笠披蓑在山坡在草原放牧、观斗牛的景象,俨然一幅田园风情画。晚唐诗人栖蟾也有一首《牧童》诗,写得更为浅显直白,小小牧童披着蓑衣,吹着竹笛,骑在弯弯的牛背上,与世无争,天性悠然,这样的画面更是美妙。

不光是艳羡,有的诗人也曾在幼时做过披戴笠蓑的放牛娃。明代“理学名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百牛图》题诗中言:“我本农家子,童年曾作牧。倒骑牛背上,蓑笠吹横竹。”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读来情趣盎然。

斗笠、蓑衣是劳动人民的两项伟大创造,是生产劳动中最普通的农具,古人赋诗作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农人辛劳的同情。宋代诗人王炎写有一首《南柯子》,其中有句:“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青箬笠,绿蓑衣

穿戴笠蓑的农人早出晚归,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的泥泞和沟壑,犁透了田,灌足了水,最盼望的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元代宰相王仕熙被贬谪海南崖州期间,写下一组《崖州八景》,其中有一首《水南暮雨》诗,提及蓑衣和斗笠:“千树槟榔养素封,城南篱落暮云重。稻田流水鸦濡翅,石峒浮烟鹿养茸。明日买山添薯蓣,早春荷锸剪芙蓉。客来蛋浦寻蓑笠,黄篾穿鱼酒正浓。”诗中不仅描绘了水南村的美丽景致,也抒写了渔村农人的穿着和习俗,充满生活气息。

青箬笠,绿蓑衣

苏轼与笠蓑颇有渊源。海南东坡书院里有幅《坡仙笠屐图》,说的是苏轼与海南当地“山坡笠”的故事。相传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后,发现这里的竹笠新颖、美观、轻便,与其它地方的竹笠不一样,很有特色,就喜欢上这种竹笠。当地人送他一顶“山坡笠”,苏轼爱不释手,经常戴着出行。后来为纪念苏东坡在海南传播中原文化的功绩,人们便将“山坡笠”称为“东坡笠”。

笠蓑更多出现在古人的“垂钓诗”里。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有《舟行五绝》,其中一首为:“渡头风雨晚生寒,蓑笠渔翁坐钓船。为问篷中有鱼否,一双新鳜出笼鲜。”戴笠披蓑在一叶扁舟上垂钓,最喜不过“一双新鳜出笼鲜”。

青箬笠,绿蓑衣

最有名的,当属两位唐代诗人涉及笠蓑的作品。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更主要的是穿戴笠蓑的钓翁在这样优美的自然风光中,那种自由惬意、流连忘返的心情直透毫端。柳宗元的《江雪》里吟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空灵冷寂的意境令人产生无限遐思,诗人是超然物外、独享孤寂的垂钓者,我们亦是心中无我、目空一切的“蓑笠翁”!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转载请注明来自浙江明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青箬笠,绿蓑衣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