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说到傣族舞,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那阿诺多姿的孔雀舞。傣族,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位于中国西南部,其舞蹈内容繁多,形式众多,风格独异,是傣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们形象地再现了傣民族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无论大人或小孩,想了解傣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学习优美的傣舞,那么勐远仙境的篝火晚会一定不容错过。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主要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三大类。
自娱性舞蹈中,“象脚鼓舞”和“嘎光”是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将大象视为他们的吉祥物,因此他们模仿大象的脚,制作了象脚鼓。舞动时,右手用手掌敲鼓,左手用竹片击鼓,动作起伏很大,常用深蹲等舞姿进行舞蹈动作,其中的“三道弯”造型较为突出。在傣族的一些重大节日里,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象脚鼓舞是参与性最强的一个舞蹈种类。
表演性舞蹈中,孔雀舞无疑是最具特色的。傣族人民通过对孔雀生动的造型,优美姿势的模仿逐渐形成了现在为人们所知的孔雀舞。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
祭祀性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如元阳县的傣族村寨祭祖时跳的“祭祀鼓舞”、石屏县傣族祭龙树时跳的“跳龙舞”、新平县送葬时跳的“狮子舞”。这些祭祀舞蹈反映了傣族人民对祖先、龙树和狮子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傣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几乎月月有赶摆,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中,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傣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傣族对孔雀、大象的喜爱和崇敬都是傣族文化的体现。通过舞蹈,傣族人民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想,希望生活能够幸福吉祥。傣族舞蹈不仅是傣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转载请注明来自浙江明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月月有赶摆,年年有歌舞,傣族舞蹈你了解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