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叶清莹 2024-11-26 百科资讯 731 次浏览 0个评论

标题:武威:千年古城,历史遗珠

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武威,这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古名姑臧,又称凉州,见证了汉武帝开疆拓土、河西走廊的辉煌。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武威郡,让这座城市成为四郡之一,姑臧县治隶属于武威郡,从此历经朝代的更迭,城市名称的更换和城市修筑规模的扩展,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名胜古迹。

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文庙,明朝年间建造,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庙内松柏参天、殿宇轩昂,有棂星门、大成殿、尊经阁等古建筑。古时文庙是武威学子尊崇孔子的学宫,现在已扩建成文庙旅游景点。

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海藏寺,建于宋朝、元朝之间,后遭焚毁,明朝成化年间重建。古寺周边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而得名,原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有灵钧台、天王殿、藏经阁等古建筑。海藏寺是佛教圣地,原是高僧讲经说法的殿堂,同时也是藏经卷的地方。现在海藏寺与湿地公园相连,是旅游景点。

雷台,夯筑土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90米,占地面积0.64万平方米。因土台上建有雷祖道观(明朝中期修筑)而得名,据考证此台为晋代凉王张氏所筑。1969年当地农民挖地道时发现土台下的古墓,也就是出土稀世珍宝--铜奔马的雷台汉墓,铜奔马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现在雷台经过多次扩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雷台旅游景区。

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古钟楼,在武威大云寺内,大云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王张天锡建造的。大云寺遭焚毁后,明代天启年间重修,1927年河西大地震,大云寺毁损殆尽,唯有寺内的古钟楼巍然屹立,独存至今。钟楼高12米,上有亭,亭内悬钟,名“大云钟”,高2.5米,直径1.2米,重6千公斤,其铸形、铭文、图案,皆体现出唐代风格,据说钟声可以“响彻河西”。现在古钟楼经改建也已成为旅游景点。

罗什寺塔,是罗什寺的一部分,八角十三层,砖砌,高32米,始建于后凉时期。高僧鸠摩罗什在姑臧伴随后凉政权达十六年,此寺为其讲经处。罗什寺在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后毁于1927年河西大地震,1934年在原址上重修罗什寺塔。罗什寺因鸠摩罗什讲经说法而闻名于世,也因相传鸠摩罗什圆寂后罗什寺塔为其葬舌处而令人崇敬去瞻仰。现在罗什寺已经扩建成旅游景区。

天梯山石窟,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开凿较早的石窟,始创于北凉时期。此后经过历代扩建,到明、清时已成为喇嘛教寺院。1927年河西大地震时,洞窟震毁达10余处,解放后实存造像和壁画的只有8窟。1959年因修建黄羊水库,遂将部分造像、壁画、藏文经卷、绢花等搬迁异地保存。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三层,大小洞窟17处,其中有一大型洞窟,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一尊,高15米,宽10米,面水而立,右壁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释迦牟尼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型生动,神态威严,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现在天梯山石窟已经改建成旅游景区。

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白塔寺,位于武威市城东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白塔是一种藏式喇嘛塔,白塔寺是因寺内有白塔而得名。白塔是元代驻扎在凉州的阔端太子为西藏著名的佛教领袖萨班所建。

公元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千里跋涉来凉州与西凉王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盟”,西藏正式划归中国版图,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于元朝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其后萨班在凉州讲经说法,宣传佛教。据凉州寺志记载:他先后修(扩)建了武威城西南莲花山上的莲花寺,城南南营的金塔寺,城西北海藏寺,城东张林寨的白塔寺,这四部寺,藏语叫凉州代宇。公元1251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西凉王阔端为他建造了大塔,将灵骨安置于大塔之内。七百多年后的今天,白塔寺遗迹依然存在,白塔塔基高约8米,直径10米,用条砖垒砌。现在白塔寺经过改建已成为旅游景点。

此外,城东于乾隆年间修筑的满城,为清八旗兵驻地,今名叫炮校;城西皇台的皇娘娘台(汉筑土台遗址,唐代称尹夫人台,筑有尹台寺已毁);城南南营青嘴喇嘛湾的唐弘化公主墓及吐谷浑王室墓;城南磨嘴子、旱滩坡汉墓群;永昌镇石碑沟元代西宁王碑、永昌府遗迹等,都是武威现存的文物古迹。

武威,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城市,每一个古迹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武威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对其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肯定和赞誉。

转载请注明来自浙江明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武威名胜古迹简述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